爱北京楼凤验证发帖区,北京个人工作室喝茶,北京家庭式个人工作室

深切缅怀刘铭庭:让大漠披绿的科学家

2025年10月31日,中国共产党党员,中国著名植物学家、治沙专家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,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刘铭庭先生因病逝世,享年92岁。

刘铭庭先生毕生扎根西部、矢志治沙,为我国荒漠化防治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。他的一生,是科研报国、无私奉献的一生,是让荒漠披上绿色、让科学扎根大地的一生。

一、扎根西部六十八载?以科学之志报国

1957年,刘铭庭从兰州大学生物系毕业后,主动申请前往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生物研究室(现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)工作。从此,他将青春与生命奉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——荒漠治理的第一线。面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酷热与风沙,他从未退缩,而是选择深入荒漠腹地,开展沙漠植物的系统研究。

在中国科学院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科学考察中,他首次发现并命名了“塔克拉玛干柽柳”“莎车柽柳”“塔里木柽柳”“金塔柽柳”“白花柽柳”等多个沙漠植物新种,占到中国柽柳属植物的四分之一。

然而,刘铭庭并不满足于科学发现。他更希望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,走进荒原。为此,他长期致力于红柳的引种、育苗、造林与综合开发研究。20世纪80年代初,他将红柳苗密度由每亩5万株提升至50万株,扦播育苗亩产达12万株,创下世界纪录。

他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及自治区重点科研项目,将柽柳属植物研究和大规模应用推向国际领先水平,建立了世界首个柽柳大芸示范基地——于田大芸种植场,在荒漠植物研究、荒漠化防治技术及荒漠生态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开创性成果。

二、科技治沙?创造“人进沙退”的奇迹

刘铭庭首创“洪水引种法”,为大面积荒漠绿化开辟了新路径。

在新疆策勒县,他带领科研人员与当地群众并肩奋战三年,使15万亩沙海泛绿,流沙后退数公里,创造了举世瞩目的“人进沙退”奇迹。

1995年,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首个“防止干旱和荒漠化世界日”上,将“全球土地退化和荒漠化控制成功业绩奖”授予他主持的“盐碱沙地大面积引洪灌溉恢复红柳造林技术”。与此同时,他作为主要完成者的“策勒流沙治理试验研究”亦获同一奖项。两项成果占了当年获奖成果数的四分之一,国际专家由衷钦佩,称他为——“刘红柳”。

三、退而不休?为民造福的科技践行者

1993年退休后,刘铭庭依然选择扎根边疆。他带领家人深入和田地区最艰苦的沙漠地带,指导农民种植大芸,用科技的力量助力脱贫致富。如今,和田地区红柳大芸种植面积已达38万亩,成为当地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。

他常说:“治沙不仅是绿化,更是帮助人民实现幸福生活的道路?!闭饩淦邮档幕坝?,是他一生信念与追求的写照。

四、精神永存 大漠留名

刘铭庭先生科研成果丰硕,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、全球荒漠化防治奖等多项荣誉。他用科学精神浇灌荒原,用行动诠释了“人进沙退”的伟大奇迹。

他离世后,社会各界纷纷缅怀,称他是“最懂红柳的人”,是“让沙漠变绿的人”。如今,那片因他而披绿的土地,正成为中国防沙治沙事业的生动象征。

刘铭庭先生虽已远去,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来者。在荒漠深处,一株株红柳与大芸,正是他留给祖国不朽的纪念。

中国共产党党员,中国著名植物学家、治沙专家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,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刘铭庭先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