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凤阁官网登录入口-一品楼品凤楼网站论坛,风楼阁全国信息2024最新版,小妹300联系电话

【科普新疆】科耀天山┋雷加强:跨越国界的“绿色使者”

在新疆,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怀揣着对科技的炽热初心,用智慧和汗水诠释着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。他们或是扎根田间地头,用农业新技术托起丰收希望;或是跋涉荒野山川,以地质勘探解码大地密码;或是深耕医学领域,以创新诊疗守护生命健康……这些动人的故事,都被新疆科协精心收集,整理成珍贵的事迹材料。它们既是新疆科技发展的生动注脚,更凝聚着无数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、矢志创新的奋斗精神。今天,就让我们循着这些文字,走进他们,共同致敬科技追光者。

雷加强:跨越国界的“绿色使者”

2022年8月20日,在北京举办的一场国际论坛上,他提出了 “非洲绿色长城的中国方案”,倡议在撒哈拉沙漠南缘建设中国-非洲绿色技术公园。他强调:“中国作为世界上防沙治沙的大国、强国,我们有责任、有义务,把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模式、技术方案在国际上推广应用,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力量。”这一倡议在两年后落地生根 ——2024年7月30日,恰逢毛里塔尼亚植树节启动之际,作为中国支持非洲绿色长城建设的标志性技术合作项目,中国-非洲绿色技术公园正式在毛里塔尼亚落成。该项目的落地迅速引发了相关国际组织与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,为非洲荒漠化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从塔克拉玛干到撒哈拉,他是跨越万里风沙的 “绿色使者”,用科学力量编织着荒漠化防治的跨国纽带。他就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、“一带一路”国际科学组织荒漠化防治联盟(ANSO-ACD)主任、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建设国际合作基地主任雷加强。

01?与沙结缘

????1961年7月,雷加强出生在陕西高陵。1982年,21岁的雷加强从西北大学地理系毕业,怀揣着对沙漠地貌的好奇踏上新疆的土地。从此,沙漠成为他毕生研究的观测场、试验地。

“真正见到新疆的大沙漠是1983年?!崩准忧克?,“那年7月,我在塔里木河流域考察的时候,第一次亲眼见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,形态各异的沙丘和浩瀚无边的沙漠景观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。那个时候,我还不知道沙漠是那么危险?!敝笠淮未斡肷衬蚪坏?,雷加强既经受过沙漠的干热缺水、风吹沙打,也感受到沙丘的波澜起伏、曲直优美。

20世纪90年代,塔里木沙漠公路的修建面临一系列风沙问题。雷加强有幸参加塔里木沙漠公路的线路踏勘,执笔完成了沙漠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,确定了沙漠公路的线路方案。塔里木沙漠工程建成运行之后,风沙危害和威胁尚未解除,雷加强带领团队开展沙漠公路风沙危害跟踪调查和定点监测,将沙漠公路沿线风沙环境划分为5大区和208个区段,制定了沙漠公路防沙治沙技术优化方案。为确保沙漠公路长久安全运营,基于长期试验示范和跟踪研究,雷加强团队提出了“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”建设方案建议,并成功获得国家立项支持。该团队系统诊断了沙漠公路沿线立地条件、风沙危害以及地下水环境等核心问题,创新性地提出“按区布防、分类治理”的防护林建设方案。团队依据沿线地下水矿化度、植物生物学特征、防护效益以及风沙危害类型等关键因素,科学确定了植物种类及搭配模式、防护林带结构,并按照植物需耗水规律,制定了精准的灌溉制度和“双子管”供水方案。通过这一系列的创新措施,防护林植物成活率达85%以上,实现了当年造林当年见效的显著成效,构筑起一条绵延436公里的世界第一条穿越流动沙漠的人工绿色走廊。2019年,联合国环境署官员考察时惊叹:“这是给沙漠系上的绿丝带!”

2006年,一次偶然的合作契机让雷加强走进非洲,走向撒哈拉沙漠。在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沙漠考察时,他看到当地防护林存在“天上绿油油,地面风沙流”的现象。通过引入乔灌草结合模式,将中国小方格与非洲大方格组合使用,配合滴灌技术,使毛里塔尼亚首都圈防沙试验区植被覆盖率三年提升20%。在埃塞俄比亚,雷加强团队筛选的12种饲草种子,为解决旱季牧草短缺问题奠定了基础。这种本土化改良思路,为“非洲绿色长城”建设提供关键技术支持。

02?与沙为友

然而,就是这样一位深耕治沙领域的专家,雷加强却有着独到的见解:“沙漠不可能消灭,也没必要消灭?!彼徊角康?,“治沙并不是见沙就治,而是防治风沙危害和威胁?!薄胺郎持紊彻ぷ饕吵锖帽;?、预防、治理、利用这几个方面,实现养沙、防沙、治沙、用沙一体化。”他表示,沙漠是地质时期气候干旱的产物,历经漫长岁月沉淀的自然景观。像塔克拉玛干沙漠,被誉为世界沙丘的博物馆,景观资源极为丰富;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,生物结皮发育良好,短命及类短命植物种类繁多,是沙漠生物多样性富集之地。因此,我们要把沙漠景观和资源保护好、开发好。

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,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。千百年来,沙漠边缘流沙不断向外扩散,对绿洲农田、驿站村落、基础设施等造成危害和威胁。2024年11月28日,随着最后一棵玫瑰花苗种下,长达285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空白区,顺利实现“锁边合龙”。如今,新疆治沙人在锁边的基础上,进一步开展稳边和富边,将防沙治沙与产业发展融为一体,继续高质量、可持续防沙治沙的步伐。

雷加强常对年轻科研人员说:“治沙不是征服自然,而是教会人类如何与沙漠共生?!?/p>

如今,这位年过六旬的科学家仍保持着常去沙漠实地考察的习惯,他说:“治沙是终身事业,不能只靠热情,更要靠科学与坚守?!痹谒挠跋煜?,团队涌现出一批青年治沙人。这种精神传承,让中国治沙智慧在全球生生不息。

从黄沙漫天到金沙银漠,雷加强用四十年光阴诠释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全球价值。他的故事不仅是技术输出的典范,更是文明互鉴的缩影——东方智慧与非洲实践的碰撞,谱写出人类共同应对生态挑战的壮丽诗篇。正如他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所言:“治沙没有国界,地球是个大家庭。只要荒漠还在蔓延,治沙人的脚步就不会停歇?!?/p>